進入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員工專區
ENGLISH
► 請輸入關鍵字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防疫專區
防疫作為
急診-新冠肺炎篩檢 注意事項
聯醫為您守好前線
落實防疫♡讓您安心就醫♥
醫院進出人員嚴格管制
新冠肺炎採檢報告說明
宣導影片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視訊醫療-國語版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視訊醫療-台語版
住院隔離病人視訊醫療
【新北市超前部屬】武漢肺炎社區感染大規模防疫演習
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及注意事項
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新冠肺炎)相關說明
關於聯醫
聯醫發展
聯醫沿革
聯醫組織
聯醫榮耀
行政服務
病人權利義務說明書
隱私權政策
無菸無檳醫院政策
資安政策
能源政策
新北市政府性別主流化專區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
員工專區
廉政專區
檢舉窗口
洗錢防制法
廉政倫理規範
廉政案例彙編
反賄選宣導
反經濟犯罪宣導
防制假訊息宣導短片
防制假訊息宣導海報
廉政宣導
消費者保護宣導
廉政暨安全維護會報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宣導及身分關係揭露專區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檔案及資料銷毀作業要點」
機關採購廉政平臺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監視錄影系統管理作業要點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拾得遺失物處理要點
愛心捐贈
聯醫公告
最新消息
人才招募
公職徵才
醫師徵才
護理徵才
護理部福利
醫技徵才
行政徵才
焦點新聞
急診公開資訊觀測站
預(決)算資訊公告
預(決)算年度資訊公告
預(決)算110年度月份資訊公告
預(決)算111年度月份資訊公告
預(決)算112年度月份資訊公告
遺失物招領
門診醫療
內科部
消化內科
心臟血管內科
胸腔內科
神經內科
腎臟內科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血液腫瘤科
感染科
家庭醫學科
內科衛教櫥窗
外科部
一般外科
大腸直腸外科
整形外科
心臟血管外科
胸腔外科
腦神經暨脊椎外科
放射腫瘤科
泌尿科
骨科部
醫師簡介
健康知識
關節重建
婦兒科系
婦產科
小兒科
五官科系
耳鼻喉科
眼科
牙科
中醫科
簡介
醫師簡介
健康知識
其他科系
皮膚科
復健科
精神科
急診醫學部
新進醫師介紹
神經內科--黃炳鐘 醫師
心臟內科--張修誌 醫師
小兒科醫師--凌郁捷醫師
感染科--李文生醫師
中醫科 黃曉怡醫師
急診醫學部--張永逸醫師
消化內科--黃永信醫師
醫療中心
心血管照護中心
綜合診療中心(內視鏡.超音波.腦波.肺功能室等)
高壓氧治療中心
核子醫學中心
體外震波碎石中心
骨盆底暨性功能治療中心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暨療育中心
早療介紹
中心空間配置
活動訊息
衛教專區
網網相連
照片紀實
0~6 歲兒童發展量表
透析中心
復健治療中心
燒燙傷復健暨後期急性照護
陽光學堂(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關於我們
服務環境
服務特色
我們的課程
焦點新聞
活力中心
明志堂(巷弄長照站)
關於我們
服務環境
服務特色
我們的課程
聯醫新視角
護理之家
居家護理
癌防安寧中心
安寧專區
安寧療護
癌症化療
癌症篩檢
癌症診療
安寧緩和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諮詢中心
品質管理中心
醫品指標與品質促進
品管中心簡介
病人安全
臨床病理科
解剖病理科
解剖病理科
醫師簡介
放射科
放射科
醫師簡介
藥劑科
藥劑科簡介
藥局公告
教學專區
榮譽榜
藥劑科滿意度回饋
藥劑科受訪專區
研究發表專區
民眾用藥安全專區
藥劑科影音專區
母嬰親善專區
健康促進專區
無菸醫院
營養衛教
心理健康專區
青少年健康促進醫療資源服務
減重專區
為民服務
網路掛號
慢箋領藥
醫師門診表
門急診服務
就醫指南
門急診費用
門診須知
住院服務
住院服務
112年度護病比
文件申辦
自費收費標準表
新北市政府所屬市立醫療院所醫療收費基準
新北市政府所屬市立醫療院所非醫療收費基準表
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收取自費特材費用規範
塗藥血管支架
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
陶瓷人工髖關節
全民健保尚未納入給付特殊材料品項表-民眾篇-一般外科
全民健保尚未納入給付特殊材料品項表-民眾篇-神經外科
全民健保尚未納入給付特殊材料品項表-民眾篇-骨科
全民健保尚未納入給付特殊材料品項表-民眾篇-泌尿科
社區資源
身心障礙證明
本院到宅鑑定
本院身心障礙
行政服務
病人權利義務說明書
隱私權政策
無菸無檳醫院政策
資安政策
能源政策
新北市政府性別主流化專區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
交通資訊
接駁車資訊
三重院區地圖
三重院區公車資訊
三重院區捷運資訊
板橋院區地圖
板橋院區公車資訊
友善服務專區
院長信箱
護理衛教
內科衛教
一般外科及神經外科
神經科衛教
手術室相關衛教
社區醫學
急診醫學部衛教
重症病人照護
教學研究
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
教學研究部
:::
目前位置:
首頁
>
聯醫公告
>
焦點新聞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焦點新聞
心跳停止34分鐘 新北聯醫低溫療法成功喚醒昏迷病人
發布單位:
企劃室
發布日期:
2022-01-26
類別:
焦點新聞
內容:
心跳停止34分鐘 新北聯醫低溫療法成功喚醒昏迷病人
64歲陳先生於11日因身體不適於路邊倒下,於救護車轉送過程中,因無脈搏的心室心搏過速,經多次電擊急救後恢復生命跡象。該病患送抵急診時再度發生心室心博過速,經反覆電擊與強心劑藥物注射後回復自發性血液循環。陳先生急救時間長達34分鐘,急救後雖恢復生命跡象,卻仍呈現重度昏迷,昏迷指數僅3分。經由醫護團隊緊急進行復甦後的低溫治療照護,將陳先生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在檢查各項生理指數正常及恢復意識後,於17日脫離呼吸器後順利轉至普通病房。
新北聯醫心臟內科主任黃耀樟指出,當心跳停止,腦細胞只要缺氧約4、5分鐘就會開始壞死。即使急救後恢復心跳、血壓,但若腦部缺氧時間過長造成永久受損,將導致各種程度的失能,如語言障礙及肢體活動受到影響,甚至昏迷不醒,變成植物人長期臥床。低溫治療藉由體溫下降,減緩人體代謝速率及氧氣消耗量,抑制因為組織再灌流時所造成的腦部傷害,可以降低心跳停止的病人死亡率及減少腦部缺氧、神經損傷的後遺症。
體溫每降低一度,腦部的氧氣代謝率就可減少6%~8%,進而降低腦部因缺氧而損傷的機率。低溫療法藉由儀器控制,將病人的體溫降到攝氏33度,並持續24小時。在維持24小時低溫後,以每小時上升0.25℃的速度緩慢回溫,每回升攝氏1度約需4小時,整個療程約需3天左右。在回溫的過程中速度不僅要慢,還要精密的監控,才能保護病人的腦部,直到恢復到攝氏36度為止。
目前低溫療法最常應用在,心跳停止,經急救後恢復心跳、血壓,但仍昏迷的病人;新生兒腦部缺氧,也可盡快使用低溫療法來減少腦部損傷。若是末期病人、心跳停止前已長期無意識、嚴重外傷、嚴重休克、嚴重凝血功能異常或大出血、孕婦等不適合使用低溫療法。
院長項正川表示,能夠讓瀕臨死亡病患存活,到院前救護車上高品質的心肺復甦術、到院後醫護團隊積極處置與低溫治療照護缺一不可。低溫治療必須把握黃金時間,第一時間使用低溫療法讓陳先生能在第六天就恢復意識,猶如電影裡,將人冷凍後幫助重生的情節。遠離心血管疾病,預防絕對勝於治療,定期健檢不可少,若年齡較長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平常應按時服藥定期追蹤,特別是在冬天更應注意保暖,避免憾事發生。
相關連結:
﹝台灣好新聞﹞
﹝Yam蕃薯藤新聞﹞
﹝台灣時報﹞
﹝HiNet生活誌 ﹞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心跳停止34分鐘 新北聯..
瀏覽人次:1521 人 更新日期:2022-01-26
回上頁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script語法,若您的瀏覽器無法支援,請按鍵盤上的alt鍵+左鍵 回上一頁
回首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