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張貼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張貼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張貼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字級設定:

小兒科

孩子長不高!怎麼辦?
  • 發布單位:企劃室
  • 發布日期:2025-09-23
  • 類別:小兒科
  • 內容:
    孩子長不高!怎麼辦?
    一、前言
    隨著少子化及國民普遍健康知識水準的提升,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比過去的年代來得更 加精緻,其中關於生長發育的問題,這幾年更是比以往還受到重視。在小兒內分泌科門診,不乏焦慮的父母帶著生長中的孩子求診,希望可以獲得讓孩子長更高的妙計。
    二、由遺傳因素推估身高
    影響兒童生長的因素有許多,包含遺傳、基因、環境、營養、其他系統性疾病等等,而其中遺傳因素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若要初步由遺傳因素推估標的身高,可用以下公式:(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 (男童加6.5公分、女童減6.5公分),此公式推得之標的身高再正負8.5公分,則為由遺傳因素推估的兒女成人身高落在的範圍,因此同父母所生的同性別孩子之間,在正常狀況下仍可能有超過十公分的身高差異。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的任務,是在這些正常生長的孩子中,分辨出可能有病理性生長問題的孩子。
    三、須進一步評估生長問題的孩童
    有病理性生長問題的孩子,往往有「身材矮小」或「生長遲滯」的表現,定義為:身材矮小:身高與同年齡及性別、同人種的孩子相比,小於第三百分位線,或低於兩個標準差生長遲滯:生長速度低於同齡孩子生長速度的兩個標準差之外,以尚未進入青春期的 孩童來說,至少應有一年四公分的生長速率而會造成以上兩種生長問題的情形有許多,包含營養不足、染色體或基因問題、骨骼發育問題、內分泌因素如甲狀腺或生長激素缺乏等,而針對不同的病因也有相對應的治療及追蹤方式。若排除病理性生長問題,可參考父母身高考慮是否單純為家族性矮小的個案,另外也須考慮是否為體質性生長遲緩,此體質通常有家族傾向,例如手足或父母之間也曾有青春期發育及生長衝刺期較同儕晚的情形,體質性生長遲緩和病理性矮小一樣會有骨齡落後的情形,但前者青春期發育之後仍能追上同儕,達到理想的成人身高。
    四、結語
    倘若家長擔心孩子有生長發育相關問題,都可攜帶孩子的生長記錄到小兒內分泌科就診,經初步評估,若認為孩子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病理性生長問題,會安排骨齡及抽血等檢查,以找出潛在需要治療的疾病;若由醫師評估後判定是正常生長的孩子,就請爸媽先放寬心,協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運動習慣、以及均衡飲食,以幫助孩子將身高的潛力發揮到最大,同時避免因心急而誤信偏方或過度攝取不必要的保健食品,反而可能導致反效果。爸媽在獨自煩惱的同時,不妨多和家中的青少年/少女溝通,傾聽他們內心真正的憂慮,無論如何,健康的身心及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比身高更重要的事。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43 人 更新日期:2025-09-23
回上頁 回首頁 TOP